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为什么网络隐私暴露越演越烈

为什么网络隐私暴露越演越烈
作者:luis 来源:广州在线 更新日期:2017/9/22 阅读次数:

      隐私真的已死——或者只是那些为着失去隐私而哀悼的人和那些在隐私坟上跳舞的人说说而已。谋杀隐私的凶手不仅仅是国安局(NSA)和窥探人们隐私的企业,热衷于自我暴露与展示的我们对隐私的消失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君不见演唱会里举起来无数双手,他们正拿着相机,准备在不断扩大的社交网络里拍照上传。当我们做了一顿美味,在享用之前却会发一条微博。操着“OK,Glass”的口令,召唤着脸上的Google眼镜去获取视频,音频和地理位置,然后把它们传播到全世界。当这么多隐私现在变为公众性,理所应当的,我们自然不再看重隐私。

      但是人类的生活不是一个数据库,隐私也不仅仅是一种把自己的数据藏起来的行为。在现实里,隐私不像一个关着或是开着的门,而是像一个扇子舞(fan dance)——一个关于欲隐欲现的诱惑性游戏。

      编辑注:fan dance(扇舞)是一种半裸体舞,以扇遮羞。

      在那种标准下,网上个人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正向新的神秘的、未知的方向发展。当你在instagram上发布照片的时候,这不是在回答人们的疑问,而是为新的问题提供了线索:你在和谁一起?在一起干嘛?你当时感觉如何?在每次图片更新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张照片会流出?在每一次信息发布中,用充满创意的隐蔽方式来展示秘密,就是今天隐私繁盛的地方。

      可能我们中间有人不是很注意隐私,那么看看青少年的行为吧。微软的研究者Danah Boyd正研究青少年是如何使用社交网络的:结果是青少年们既十分公开也十分注意隐私,而且这两者经常同时进行。在一种叫做whitewailling的行为里,他们会在某段时间内在Facebook上发布有着很多细节的状态,但是很快就把那段时间的所有东西都删除,只留下一个空白的时间线。这是一种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护隐私的新方式:大量发布最终会被删除的信息。此外,Boyd还发现了“社交隐写术”(social steganography)——青少年们在明处展示俚语、圈内笑话或者歌词等信息来隐藏信息的真实含义,这样的话,只有特定的好友懂得状态的意义而其他好友(成人或是关系远一些的朋友)则不懂。

      然而,扇子舞的含蓄正是选择何时泄漏和泄漏什么。也就是说,隐私是否泄漏全部源于自主的决定。当企业或者政府超过了隐私的底线,用户会毫不犹豫地反对。Facebook就是个例子,当它未经用户明确允许就让用户适应新的分享规则引起了反弹。更概括得说,最近的一份Pew调查(皮尤调查)报告,86%的网络用户说他们曾经设法在网上消除或者掩盖他们的足迹。然后,还有关于美国政府监视全美国的丑闻(斯诺登的棱镜门)。

      当你在instagram上发布照片的时候,这不是在回答人们的疑问,而是为新的问题提供了线索:你在和谁一起?在一起干嘛?为什么这张照片会流出?

      通过自己的方式,信息公开的兴起让信息隐私延续了下去。在胶片时代,为某样东西拍照意味着它很重要。但到了拍照超级便利和无处不在的今天,意味着拍照留念变成了一种人人遵守的规则而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现在正到了不去照相反而是对于某个时刻尊重,给于它们重要性的时候。可能不久后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口号会和现在完全不同:无图才有真相(No pics or it didn't happen)

      我们一直把「隐私」和「公开」这两件事认为是冲突的,而事实就像扇子舞一样,他们是一个相互完善的系统。没错,我们确实比以前更加公开,这也带来或多或少的利与弊。但是除非现在宣布「隐私已死」,否则我们还不能公正地评判这种更公开的趋势。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数码时代的「隐私」,我们需要认识到:信息的公开并没有杀死隐私。相反,信息的公开依赖于人们更加注重隐私——相反亦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