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IT资讯 >> 高盛下调前程无忧评级

高盛下调前程无忧评级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高盛日前下调前程无忧股票评级,由中性“Neutral”下调至卖出“Sell”,并将目标股价调低至15美元至17美元之间。其原因是受偏弱的整体经济条件、中国公司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

  国内网络招聘行业目前呈现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三足鼎立”的局面,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但商业模式单一、内容服务同质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

  据前程无忧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前程无忧第一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2.364亿元,同比增长17.9%;销售收入当期增长17.2%,但在部分市场却已经开始出现负增长,净利润为人民币2220万元,同比下滑30.8%,而同期国内网络招聘收入的增幅却保持在35%以上。此次高盛下调前程无忧评级,除了与前程无忧利润下滑有关,更主要的是受了目前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

  目前,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分列网络招聘市场前三甲,占据网络招聘市场72.1%的份额。然而,目前我国网络招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区域性及行业性招聘网站正在分食网络招聘剩余市场。

  其中对三大人才网站构成主要挑战的是地区招聘网站的日渐繁荣。对于先天有着地域条件限制的招聘行业来说,地区招聘的优势在于其深刻的地区背景,有力的政策支持,及长期的惯性累积。

  随着地区性人才网站的崛起,三大人才网站所占市场的总份额将会逐步减少。分析师表示,虽然地区性招聘网站的知名度和收入都不高,但其在特定地区已经对前三甲招聘网站形成一定威胁,只要坚持特色,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烧钱”广告加重资金压力

  据悉,智联招聘日前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达1.1亿美元。这是网络招聘行业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笔融资。然而在疯狂融资的背后,是网络招聘行业正日益陷入“烧钱圈地”的尴尬境地。

  经过2007年的在线招聘广告大战,包括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国内领先的几家公司都耗资巨大。今年各大招聘网站又纷纷借助广告战争夺用户资源。如智联招聘在今年2月大张旗鼓推出黄健翔、徐静蕾版广告,并同时扩大公司规模,致使其成本飞速上升。

  根据iResearch咨询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智联招聘与中华英才网加大广告投入力度,其中智联招聘在第一季度投放金额达到1925.7万,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的广告投入分别是529.1万和246.6万。

  2008年各网络招聘公司的广告投放密度和投入都创了纪录,但这样的“烧钱”广告战要有足够的资金为后盾,不是谁都能玩得起。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巨额的广告费背后却隐藏着巨额的亏损。从2007年三巨头的财务报表来看,除前程无忧外,中华英才和智联都已陷入亏损,分析其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两家在07年都投入了巨额的广告费用,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及盲目扩张后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企业发展。

  以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致胜

  由于目前国内网络招聘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大量无效信息抢占了资源,导致真实招聘需求得不到有效体现,旧有模式逐步显露出不足和缺陷,如严重同质化、信息未细化、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问题正在制约着整个市场的发展。

  目前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大而全的综合性“门户型”招聘网站,以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三大网站为主;另一种为细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群,以Job36行业招聘领衔的专业行业人才网站发展势头最猛。

  由于用户需求的细分化及精准化,门户型招聘网站正处于新一轮的发展拐点。单纯依靠广告投入,吸引资本投资,借力资本市场突破发展瓶颈,而没有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相较之下,专业型的行业招聘网站将主流的网络招聘商业模式应用在行业中,整合行业资源,提供更加细化和专业的招聘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模式下的网络招聘企业将面临整合,专注行业细分和模式创新有可能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特点。百才招聘总经理黄挺对此指出,“以‘行业细分’为核心理念的分行业招聘模式将成为未来招聘网站的主流。”智联招聘总裁刘浩同样表示,“或许更加细分化的行业招聘网站将会是网络招聘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网络招聘行业在由“大投入”向“专业化”转型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及开发新的产品,“单纯的市场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打造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才能将营销的投入转化为有效的简历和客户,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说。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网络招聘正在由营销层面竞争向产品服务型竞争转型,只有为广大企业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致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