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 生活娱乐 - IT资讯 - 名企之窗  导航:首页 >> 生活娱乐 >> 广州城市规划:2020年居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转载)

广州城市规划:2020年居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转载)
作者:广州在线 来源:gzol.com.cn 更新日期:2014-12-18 阅读次数:
       广州市规划部门继续推出《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初步方案,记者从“生态建设”和“城市文化和风貌建设”专题中获悉,到2020年,广州每个城市发展组团将拥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布局与居民住宅平衡分布,居民步行300—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

广州此次的规划战略更注重“家园城市”内涵,而生态建设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政策分区明确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市域生态空间布局维育和强化“一屏、四片、五廊、六核”的生态空间骨架。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之前对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研时,提出生态优先的原则,不仅要注重生态保护,还要积极主动进行生态建设,如提出在“中调”过程中改善人居,通过危破房、城中村改造,一方面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另一方面改善老城区市民的居住条件,通过严格对老城区改造密度和容积率的控制,腾出空间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这无疑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创新思路。

“千城一面”的规划设计让很多大城市迷失“自我”,而广州将通过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来重新塑造形象。据悉,广州将打造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区、岭南山脉自然人文风貌区、东部和南部新城风貌区以及空海港、新客站门户空间风貌区。

2020年每个组团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公园

此次的规划制定的生态建设目标为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控制城市限建区开发,严格保护限建区。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生态风景林、基本农田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空间为骨架,城镇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廊道的大生态格局,实现生态环境从结构型向功能型的巨大转变等。生态环境政策分区明确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

市域生态空间布局维育和强化“一屏、四片、五廊、六核”的生态空间骨架。一屏是北部山地生态屏障区;四片是从化生态农业片、花都生态农业片、增城生态农业片、番禺生态农业片;五廊是两纵三横五条市域生态廊道。东西向的包括:沿流溪河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东江生态廊道、大岗—鱼窝头—海鸥岛生态廊道;南北向的包括:市域西部生态廊道、陈家林—狮子洋生态廊道;六核是花都绿核、白云湖、白云山、海珠果树保护区、万顷沙南部湿地公园。

城区绿地系统则分为建设组团分隔带、城区绿地系统建设以及旧城区绿地建设策略。至2020年,达到每个城市发展组团拥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布局与居民住宅平衡分布,居民步行300—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而在打造河网水系方面,则要重点保护流溪河、东江的水源地。中心城区河涌,除截污还清外,拓宽沿岸绿化景观带,建设多层次、立体的风景观赏河道,建设北部人工湖水系统,补充河涌水源,进一步扩大水面面积。

羊城将现4种“风貌”

此次规划划定了自然生态风貌保育区,制定生态建设、风貌保护的空间政策;划定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制定历史名城保护与特色风貌营造的空间政策;划定现代建筑特色空间分区,制定高度、密度分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视觉通廊。

广州将现何种“风情”?据悉,市域的空间风貌营造区将构筑“七区四类”整体空间战略,分别是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区、岭南山脉自然人文风貌区、东部和南部新城风貌区以及空海港、新客站门户空间风貌区。

具体来讲,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区也就是城市中心区,为岭南文明的摇篮和中心地,保护历史城区;岭南山脉自然人文风貌区:北部山林和流溪河地区,为城市新的生态脉络,保护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型村落,合理利用和开发温泉区域;东部、南部新城风貌区:借助萝岗、广州新城的建设形成现代新型生态城市景观。利用亚运村的建设,发展培育商务休闲和文化创意区域;空海港、新客站门户空间风貌区:在满足城市门户空间功能的基础上,提升进入城市的第一“广州印象”。结合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临港产业特点建设相应的特色文化娱乐与风貌区。

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将包括山、水、景观轴带系统、视觉通廊与天际轮廓线系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城市现代风貌特色区。

禁建、限建、适建区域划分

禁建区: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重要海陆交界生态敏感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中心城绿线控制范围、河流、道路和农田林网以及城市楔型绿地控制范围。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限建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蓄滞洪区、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环境不适宜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地下埋藏区、绿化隔离地区、机场噪声控制区。将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尽可能避让。

适建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城区绿地系统构造

建设组团分隔带建设:城市内以各个绿核为起点,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和交通干线,形成城市组团分隔带体系,分隔带宽度不少于500米。

花都区:中涧岭—花都绿核(见子岗)—芙蓉嶂组团隔离带,机场高速沿线分隔带。

中心城区:白云湖—白云山分割带,火炉山—岑村—科韵路—琶洲塔—果树保护区分隔带。

番禺区:沿南沙港快速路分隔带,飘风山—原飞龙世界—长隆—十八罗汉—金山大道分隔带。

南沙区:万顷沙七涌—黄山鲁分隔带,万顷沙十八涌分隔带。

萝岗—增城:九龙南部—永和—荔城分隔带,新塘与石滩间分隔带。

城区绿地系统建设:

以城市公园建设为主,提高公共绿地的服务可达性。至2020年,达到每个城市发展组团拥有一个大于20公顷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布局与居民住宅平衡分布,居民步行300—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居住区公园或街道小游园。

旧城区绿地建设:

对于成片改造的旧城区或者工业用地置换项目,应按照新建项目标准落实好公共绿地的配置标准。对历史风貌保护区,结合危旧房改造拆除部分质量不佳的破旧建筑,开辟休息绿地。

城市核心综合文化风貌的营造

景观轴带系统:

包括历史城区城市传统轴带、珠江两岸景观带、新城市中轴线景观带。通过各个点、面,串联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区,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特征的带状景观。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

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区、特色民居风貌区、传统特色商业区、传统特色骑楼街、近代革命史迹区。从消极保存转向积极保护,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环境,营造周边的文化氛围,使历史遗产集中地段成为地标特色文化场所;挖掘广州旧城特色,充分打造西关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产业。选择城市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融合的代表性地区,建立标志性景观区和特色风貌区域。

城市现代风貌区:

包括人民公园、东站地区、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文化广场、新电视塔地区、琶洲会展中心、二沙岛、白云新城、奥林匹克中心、大学城等。进一步塑造城市中重要的现代公共活动场所或城市形象,作为现代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城市文脉的主要展现点。

相关文章: